1月8日,四川法制报以《向海平:用公证诠释社会公正》为标题,对“2012—2013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向海平进行了专版报道,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成都公证人和成都公证处的形象风采。作为成都公证处党支部书记,向海平同志始终坚持自己的法治信念,并在领导工作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带动成都公证处提升服务水平、践行公证为民,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及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做出了积极努力。以下为报道全文:
向海平:用公证诠释社会公正
“让更多人了解公证法律知识,让更多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为建设法治成都、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成都公证处党支部书记向海平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 自从成都公证处于2012年12月搬迁至位于成都市羊市街的新办公地点后,在一楼设置了14个公证服务窗口,配以标准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前来办理公证事项的市民都觉得更加舒适了。 如今,成都市区每个街道社区都有成都公证处公证人员的身影,地铁上每天都能看到公证处的普法公益广告;公证处制作的普法红袋子、蓝册子经常出现在市民的手中;重阳节免费办公证的盛况仍为成都老人们津津乐道……这些背后,都有着向海平和他的同事们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坐下来,完善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 “环境变了,人员的观念也要变!”向海平常常对大家这样说。成都公证处是直接面向市民的窗口单位,服务的好坏不仅影响单位形象,更关系到公证法律的公信力。 为确保市民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在向海平与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成都公证处在半年内就推出了十大便民服务措施,其中包括: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节假日便民服务、全年无休服务、自然灾害相关公证绿色通道、“一站式”代办服务、敬老特色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公证法律援助等。 在向海平的带领下,该处领导成员每天轮流到服务大厅巡查值班。不值班的时候,他也时常到前台和窗口上去,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现在,市民只需带齐证明材料完成公证申请手续即可在家坐等公证书,办理公证省时省力又省心。 近两年,成都公证处收到市民的表扬信、感谢信近30封,锦旗6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肯定。服务赢得口碑,近年来成都公证处年办证量始终保持在10万件以上,每年服务人群达50万人次以上。 走出去,贴近群众生活开展法制宣传 作为公证法律服务机构,成都公证处在推进落实法治建设上有较大的专业优势。在了解成都市北改工程涉及区域急需专业的法律服务后,向海平主动联系上了工程属地的相关单位。通过沟通协定,成都公证处与金牛区、成华区等多家单位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针对该区域政府决策免费提供专业的法律参谋,支持其社区法律服务室和各类专业调解组织的建设,为各项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公证绿色通道。 截止到2012年底,成都公证处建立起了覆盖全成都市区的公证网格化服务体系,全处公证人员均与市区各街道社区进行对口联系。4万多份普法宣传袋、公证法律知识宣传册通过一个个员工、一双双手传递到人们手中,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也由此传递到了市民心中。据统计,成都公证处每年会举行社区普法宣传2000余次,服务对象超过2万人次。 此外,向海平还多次带领法律宣讲队参加成都市法治大讲堂活动,走进倪家桥、玉林等社区,到出入境中介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宣传普法;成都公证处的公益广告也在成都地铁1、2号线上与市民见面。 随着法制宣传的深入开展,公证法律意识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心中落地生根。公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送实惠,开展公益活动保障群众权益 成都公证处相当重视公证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仅2012年和2013年两年,成都公证处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开展公证法律援助共789件,直接减免费用达40万元。相继为4.20雅安芦山地震、7.10都江堰洪灾捐款捐物,并开通公证绿色通道,为受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服务。与崇州市公议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结对帮扶贫困群众2户,捐赠帮扶物资10万余元。 2013年重阳节期间,成都公证处举办了“重阳节献爱心、为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和遗赠抚养协议公证”活动,通过公益活动推广宣传公证法律,保障老年市民的合法权益。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向海平亲自牵头策划,从设施准备到人员保障都一一把关。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老人真正享受到优惠和优待,向海平多次与司法鉴定机构接洽,力邀专业鉴定人员入驻重阳节活动现场,确定了较大的鉴定费优惠幅度。活动期间,向海平与工作人员一同在大厅中接待市民,耐心细致地为每位老人解答疑问、搀扶指引。此次活动,成都公证处共接待服务市民2100余人次,办理了近400件公证,减免公证费用15万余元。这次活动,不仅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更引起成都地区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正因尊老敬老观念强、惠老优待服务好,成都公证处被省老龄委认定为四川省第一批“敬老文明号”单位,成为全省公证行业中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公证机构。(记者 曾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