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公证处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机构要闻

你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机构要闻 >

四川法制报整版报道我处

发布时间:2015-05-25 19:06

2015年5月15日,四川法制报刊发了标题为《成都公证处以服务见证历史和未来》的新闻,以整个版面对我处进行报道。文章以我处近30年的发展变化为主题,从各方面展现出公证处乃至整个公证行业的发展轨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代变迁,成都公证处始终坚守在法律服务一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便利的法律服务。以下为报道全文:

 

成都公证处 以服务见证历史和未来

   “成都公证处,就在您身边”——一句凝聚数十年服务理念的话语,包含了公证法律服务从遥不可及到渗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变迁过程,也包含了几代公证人共同的执业精神。

    如今,成都公证处仍然走在法治建设的前沿,为推进依法治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持续贡献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初,公证制度开始恢复重建。30年来,成都公证处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如今的141人,从原来的一个办公室一张桌子扩展到服务功能齐备的办公大楼,从初始的证明结婚、离婚、收养子女、委托书、契约到现在国内民事、涉外和经济三大类上百种公证类型,从年办证量几百件发展为每年办证10多万件……伴随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成都公证处从专业的角度见证和记载了成都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意识理念转变的方方面面。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1980年代的办证时光

    1953年,成都市人民法院设立公证科,成都公证处开始存在于巴蜀大地。1980年2月15日,司法部发出了《关于逐步恢复国内公证业务的通知》,要求在继续办好涉外公证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公证业务,首先开展收养、遗嘱、委托、赠与等几项主要公证事项。随后,司法部又对公证机关的建制和设置问题作了部署,要求在直辖市、市、县设立公证处。

    隶属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成都市公证处是当时成都地区唯一一家公证机关,在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一张大桌子和几把椅子的简朴环境下,8位公证员承担起全市民事方面以及对外交往相关的公证法律服务职责。

    在国家改革开放、公证制度再次扬帆起航的时期,成都市公证处经历了脱离法院划归成都市司法局的过程,也因为办证量不断上升、公证队伍不断扩大而更换了新的办公地点。1984年,成都市公证处在位于正府街的8间办公室里配备了最时新的办公设备,驻扎了当时最专业的公证员队伍。成都市公证处还专门购进四通中英文电子打字机,在这台打字机上制作出了无数份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展的公证文书。

    “接待室和沙发”90年代走在创新服务前列

    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市公证处搬迁到东城根下街35号,开始走在全国前列试行自收自支,成为公证新道路的探路者。这时,成都市公证处独立门户,拥有了宽敞的办公楼,内部根据业务类别设置起民事科、涉外科、经济科,一楼放上了茶几和沙发,舒适的接待室让前来办证的当事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服务”的概念。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全国公证行业是非常少见的。

    随着一代公证人的不懈努力,成都市公证处为成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服务,如国企改革、旧城改造、府南河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与保障,也创造了很多辉煌的历史——获得过全国首批部级文明公证处、全国劳模、省级文明公证处等耀眼荣誉,始终保持在涉外公证领域的专业优势,至今仍是西南地区唯一经外交部、司法部授权,代当事人办理外交部领事司和各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公证处。

    开放式办证窗口让市民享受规范服务

    “现在的窗口感觉很规范,面对面的交流也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一位已经多次办理公证的市民对成都公证处的大厅窗口服务给出了这样评价。而他也见证了成都市公证处更名为成都公证处、从接待室到服务窗口的发展历史。

    2006年,成都市公证处响应司法部要求,正式更名为成都公证处;2012年底,成都公证处搬迁至羊市街22号,正式启用新的大厅服务窗口。从接待环境和接待方式的转变,也是服务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的体现。

    近年来,成都公证处在内部配套实施了《接待服务规范》、《首问责任制度》、《员工工作纪律》等30多项规章制度,从细节抓好规范,确保当事人享受到专业、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十大便民服务措施,其中包括: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全年无休服务、网络预约服务、“一站式”代办服务、敬老特色服务等服务项目,并根据市民实际需要提出了2000元以下小额继承免收公证费用、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简易程序等措施。现在,市民一个电话就能预约公证服务,带齐证明材料完成公证申请手续即可在家坐等公证书,办理公证省时省力又省心。

    近年来,成都公证处先后为世界银行贷款、国家大型开发项目贷款、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4.20”芦山大地震灾后重建,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仅2014年,成都公证处全年办理各类公证12万多件,服务群众达60万人次以上,公证法律援助减免公证费用超过18万元,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肯定,收到群众表扬信18封,锦旗3面,工作满意度达到99.98%。

    个性化主动型服务公证法律在你身边

    成都公证处通过从公证特有的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权威证明的核心职能作用延伸出个性化、主动型服务,成功地把很多人心中一直以来的“为公证而公证”观念逐渐变成了“需要公证服务”。

    针对房产继承、房产交易等公证项目,成都公证处免费提供代办房产过户服务,由专人负责跟踪对接,从公证项目起完成后续工作手续,避免当事人周折奔波;针对涉外公证文书,成都公证处提供代办领事认证服务,专门协调成都市出入境管理局、成都市外办、四川省外办、外交部领事司,开通了外事认证绿色通道,满足当事人各类认证需求;针对民商事法律维权,成都公证处专门特色打造证据保全公证,提供电子邮件保全、手机短信保全、网页保全、行为(过程)保全等十大证据保全类专业服务;同时,成都公证处还特别联合四川电信、安存科技以及市内百余家律师事务所共同打造录音证据保全专业平台。2014年,成都公证处代办房产过户350件、代办领事认证4210件,办理证据保全类公证1476件。

    近两年,成都市区每个街道社区都有成都公证处公证人员的身影,地铁上每天都能看到公证处的普法公益广告,重阳节免费办遗嘱公证的盛况每每被成都老人们津津乐道……这样的情景正是来自于成都公证处的网格化服务、社区法制宣传服务的全面覆盖。截止到2012年底,成都公证处就建立起了覆盖全成都市区的公证网格化服务体系,全处公证人员均与市区各街道社区进行对口联系,以灵活的形式为责任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提供法律宣传服务。每年4万多份普法宣传袋、公证法律知识宣传册通过这一个个员工、一双双手传递到人们手中,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也由此传递到了市民心中。

    2014年,成都公证处正式启动“法律七进”社区法治宣传活动,活动范围涵盖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各大街道、社区、学校等。活动自开展以来已累计举办113场,为超过100万人次的群众带去了专业的公证法律知识。

    “成都公证处,就在您身边”——一句凝聚数十年服务理念的话语,包含了公证法律服务从遥不可及到渗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变迁过程,也包含了几代公证人共同的执业精神。如今,成都公证处仍然走在法治建设的前沿,为推进依法治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持续贡献力量。